“优秀”不只是一句赞扬,它也是一群人。他们在学业上,以笔为剑,破空而上;在实践中,披荆斩棘,永不放弃;在生活中,乐于助人,笑靥如花。在工作中,以身作则,奋勇争先。他们努力着,奋斗着,将汗水植于泥土,笑看花开。他们就是本期十佳大学生特殊教育学院的余亚男和十佳学生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王旭升。
挫折后终会见彩虹
——“十佳大学生”余亚男事迹材料
个人简介
余亚男,女,汉族,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2015级音乐表演专业视障学生。曾获吉林省政府奖学金一次,一等奖学金两次,二等奖学金一次,优秀毕业生一等奖学金、个人单向奖学金两项;曾获湖南省梦飞扬青少年才艺大赛金奖,湖南省残疾人文艺汇演二等奖,第九届中国残疾人文艺汇演器乐类一等奖并受邀代表湖南省赴中国大剧院进行汇报演出;2014年曾与郎朗同台演奏。2017年12月全国首批,吉林省首位使用盲文试卷通过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2019年3月通过雅思考试。
不忘初心,与梦同行
梦想是前行路上的一盏明灯。余亚男自幼学习钢琴,在14年的学琴生涯中,她不断突破自我,克服视力障碍带来的种种不便。学琴之初由于无法看谱,她只能用录音笔录下老师的演奏课后听记下所有音符及旋律变化加以反复练习。后来,在大学专业老师的帮助下,她学会了使用电子放大镜慢速的阅读五线谱。在此期间她多次在各类专业比赛中名列前茅。2015年她以全国第一的好成绩考入长春大学的音乐表演专业,开启了她逐梦路上的一个新的篇章。
在校期间她曾作为合唱团的艺术指导,随团参加了长白山合唱节并获得一等奖及西安音乐学院举办的全国高校视唱练耳技能大赛专业组一等奖。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观看管风琴音乐会、旁听大师班及专家讲座,拓宽了视野而且还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知识,为她的专业学习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2017年6月,余亚男怀着忐忑的心情作为五名先行者之一报名参加了教育部在长春大学首次为视障者试点设立的英语四级考试。没有复习资料,五名考生只能轮流使用学姐辗转打印出来的五份盲文试卷,而一份试卷常常厚达35页,光是通读试卷就得耗去大量时间,官方为我们额外延长的百分之五十的时间——65分钟,在那时的她看来远远不够,更不用说听力的练习,作文的结构她都是一窍不通。简陋的复习条件,对英语四级几乎一无所知的亚男就这样走进了考场。结果不出所料,她并未如愿以偿的一口气通过考试,甚至连试卷都未能答完。376的分数让她难过了好久,她下定决心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及摸读速度,在那些备战第二次四级考试的日子里,她常常做题至深夜,洗漱时还带着耳机练听力,有时候睡着了还抱着一本盲文试题,梦里都是听力材料里的内容,支撑她的只有”我一定要过”的信念。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7年12月她成功通过了英语四级,成为了全国首批也是吉林省首个使用盲文试卷通过英语四级的视障考生。即使仍有匹配和完形填空题来不及写完,但她已十分欣喜。至少阅读速度快了不少,考试题型也不再陌生,这次通过四级使他明白了坚持的可贵,更坚定了亚男要学好英语的决心。
学以致用,不负光阴
在学好本专业的同时,余亚男还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学起了钢琴调率,她认为,调率不仅是将来职业选择的一个可能,而且会帮助她深入的理解钢琴的运作原理及构造,也能为她的演奏带来益处。从不服输的亚男还在好友的推荐下从2018年的6月为一名视障高考考生辅导英语,这也是她的第一份兼职。她始终 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视力障碍只会督促她将每项技能学得更好更精,只有这样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自强自立,走出舒适
2018年,在一次与美国圣克劳德大学的座谈会上,余亚男认识了来自该校的Kathryn 和 Amy 两位教授,在与他们的深入交流中,她开始萌发了留学的念头。在她看来,世界如此之大,她不愿被既定的生活轨迹所束缚。同年10月,她开始着手申请雅思学术类考试。特殊考生的申请流程十分之复杂,她跑遍了三家医院才备齐了各种证明文件。接下来就是将他们翻译成英文,并将其余文件一同发至雅思主办方。近三个月的等待才争取到在英国大使馆进行考试的机会。在这漫长的三个月中,在与两位教授的沟通中决定报考圣克劳德大学,她选择学习在全美排名靠前的康复治疗专业。在那段一边备考雅思,一边每天熬夜配合美国教授们的工作时间,咨询、申请学校的日子里,她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从一开始读英文邮件都费力的英语小白,到一个月后被迫能写出一千词左右的个人意向书,最后独自完成美国大学申请流程,以及雅思报考的全过程,她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每当余亚男遇到挫折、打击之时,她都会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她始终坚信着,所有的付出与努力都会有收获!
一路前行,初心未改
——“十佳学生干部”王旭升事迹材料
个人简介
王旭升,男,汉族,中共预备党员,长春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2016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16401班学生。现任学院学生会学习部部长,学院创新小组负责人,班级组织委员,曾任学院爱心彩虹集爱社社长。自2016年9月入学以来,荣获2016年度长春大学创新创业比赛三等奖,2017年度吉林省生命科学大赛三等奖、长春大学双创杯比赛二等奖、长春大学食品技能比赛三等奖。2016―2017学年荣获二等奖学金,文体活动奖学金;2017―2018年度荣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一等奖学金、社会工作奖学金、社会实践奖学金。先后被授予长春大学“年级优秀学生”、长春大学“校级优秀学生”、“文体活动先进个人”、“优秀学生团干部”、“优秀学生干部”、“社会实践先进个人”、 “读优秀书籍活动优秀个人”等荣誉称号,个人成绩排名专业第三,评选为长春大学2018年度“十佳学生干部”。
三年的大学生活,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历练出的是成长,磨砺出的是品行,坚持不懈的是信念,永不放弃的是追求。他思想上信念坚定,积极进取;学习上努力拼搏,力争上游;工作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一心向党,砥砺前行。
思想决定行动,是行动的先导和动力。王旭升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刚入学不久,他就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通过党章的学习,了解了很多党的基本知识和内容,通过学习模范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来不断提高自我思想认识,使得他的思想觉悟有了显著的的提高。2018年6月,他光荣的成为了一名中共预备党员,他以一种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为榜样,并且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组织的党的学习教育活动。他从身边每一件小事做起,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力学不倦,分秒必争。
进入大学后,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让他感到有些迷茫,他通过与学长学姐们的沟通请教,王旭升逐渐的明白大学更多的是自主学习,他开始努力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与学习方法。课上认真听讲,课下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并且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学习资料。日积月累,他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有付出就有收获,2016―2017学年荣获二等奖学金,他并没有骄傲,认为自己还需要很大的努力,继续努力奋进。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2017―2018学年,专业排名第三,荣获一等奖学金,并被授予“校级优秀学生”称号。
追求卓越,乐于奉献。
随着自身工作经验的积累,他处理工作时果断成熟,思路更加缜密。作为学院学习部部长,他在工作上一丝不苟。完成每学期各年级绩点的计算、各项评奖评优工作、组织学院辩论赛、开展学习困难生帮扶计划、考察各年级同学课堂及晚自习出勤情况等工作,他在学院中发挥了良好的纽带作用,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一致认可。作为17级的军训代班,每天的早起晚归让他体会到了作为代班的喜悦与辛苦,但他乐于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学弟学妹们,引领他们更好的适应大学生活,陪他们一同成长。王旭升说,学校是个温暖的大家庭,正是因为家庭的温暖让他获得了更多的成长与历练。对他来说,这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王旭升对公益充满热爱,大二时他担任了学院爱心彩虹集爱社的社长。他认为大学生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份子,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活动应当是学生对自身的一项要求。他带领社团秉承“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多次组织号召全院师生进行捐书,义卖等活动,为身边有困难的同学送去温暖。他积极参加学院组织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去了德惠市菜园子小学,给小学师生们讲解食品安全专业知识,普及食品安全知识的重要性,得到了菜园子小学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与好评,作为团队中的一份子,他也得到了社会实践的锻炼。他觉得通过社会实践可以加深大学生对社会各阶层人的了解,拉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青年学生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在今后的工作中,他会更加积极进取,认真负责。
博采众长,与创新同行。
王旭升开朗自信,积极乐观。文体活动表现突出,校园大艺展,话剧演出,创新创业比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先后获得长春大学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长春大学双创杯大赛二等奖,长春大学食品技能大赛三等奖,吉林省生命科学大赛三等奖。他参与出演的食品安全话剧演出,获得了团体二等奖的荣誉称号。身为学院创新小组的学生干部,他经常带领团队成员去听关于“互联网+”和创新创业的讲座,可增强当代青年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能力。在大学,他认真对待每一次活动,每一次比赛,把握机会,锻炼自己。
全面发展,完善自我。
王旭升一直积极进取,不断追求更大的进步;他在学习上刻苦钻研,勤奋踏实;工作上认真负责,注重团队合作。他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各项竞赛、活动中表现优异。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是他的座右铭,身为学生干部的他,时刻铭记―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真正做到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他秉承优秀学生干部的责任与担当,以满怀激情的姿态投入到每一天。
人的一生,没有最高层次的目标,只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只有不断向着更高层次目标不懈追求,才会不断发展、进步。大学三年的经历让他学习到了很多,他会继续努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一名优秀学生干部,用实际行动谱写自己的青春。
信息来源:党委学生工作部
编辑:李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