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在学校举办此次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表彰大会之际,我能够在这里作为先进班集体的代表发言,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在这里,请允许我对长期以来一直给予我们班级关心、鼓励和支持的各级领导、辅导员老师和广大同学表示最由衷的感谢!
在广阔的大千世界之中,一个班集体是微不足道的,我却为我们所在的班级,所在的这个集体感到光荣和自豪。针推12501班对于特教学院来说无非是一个在普通不过的名字,是由来自祖国的12个省、8个全盲同学和21个低视力同学共同组成的。尽管我们生活习惯不同,视力程度也不同,但是我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我们都纯真、善良。
大一的时候,我们彼此之间都不认识,各自都过各自的那种相对独立、封闭的大学生活。来自同地区学校的同学,形成了一些小团体,以寝室和老乡会的形式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得我们班没有很快的形成一个整体,也没有形成一个团结和谐的氛围。但是高海勇的到来,让我们班级慢慢地发生了改变。
高海勇,吉林农业大学的一名大二学生,在2011年,他由于一场车祸,不幸昏迷了六个月,车祸使他双目失明,身体个别功能退化,甚至失去了自理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修养,他慢慢的恢复了意识,但语言、视力和行走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障碍,经过多方努力,他由农业大学转入到我们特教学院的针灸推拿专业,来到了我们班。
从高海勇正式转入的那一刻,我们班级的全体同学不约而同的产生了一个共同的心愿,那就是要倾尽所能帮助这个不幸的同龄人。在我的号召下,我们班级成立了自愿的帮扶小组,每个同学都参与其中,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帮扶工作。每天,有专门的值班同学负责高海勇的学习、生活起居、功能锻炼并带他往返于寝室与教室之间。
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从生活楼走到教学楼这段路程仅仅需要几分钟的时间,但是他却要在同学的搀扶下走上一个小时。在各位同学们的悉心照顾下,令人欣喜的是,他从开始的需要别人喂食到自己拿起筷子,从不会发音到可以含糊的喊出我们的名字,从需要别人搀扶到自己可以蹒跚的走路,我们和海勇经历了一年的磨练。这一年虽然辛苦,但是我们都很欣慰,因为我们的付出不仅让海勇重新树立了生活的信心,还让我们全班得到了心灵的历练。可以说“累,并快乐着”。不知不觉间,我们都爱上了我们的这个家,同时我们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种有难同当的感觉让我们领悟到大学经历是我们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主要帮助海勇提高成绩,由于各方面功能的退化让他学习上非常吃力。在课下我们不断的帮他重复老师课上讲解的内容,并慢慢教会他运用计算机学习专业知识,经过努力,他在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两年来和海勇朝夕相处的日子让我们倍感难忘。
通过对海勇的帮助,让我们深深的认识到,一个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伟大的。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走在大学的校园,成就今天的梦想就是源于我们有社会、他人的关爱,回报就是我们明天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担当。在辅导员老师和专业教师的引导下,我们班20名同学加入了推拿养生协会,做起了志愿服务工作,参与到志愿服务活动当中。在各个社区,公交巴士公司、敬老院都留下了我们义诊的身影。通过志愿服务奉献社会的同时,也使我们的专业技能得到了很大提高,更让我们真正的体会到了存在的价值和人生的真谛。
2012年我们班有27人向党组织郑重的递交了申请书,重点积极分子10人,学生会副主席2人,分团委部长3人,艺术团副团长1人。在2013--2014学年,在获得年级专业奖学金的18名学生中,我们有2名同学获得一等奖学金,2名同学获得二等奖学金,5名同学获得三等奖学金。2013年我们班级获得长春市“文明班级”荣誉称号。
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展现自己,也是我们班引以自豪的一面,作为国家级的盲人足球运动员,我曾在英国、土耳其两次参加盲人足球世界杯,获得季军,为国争得荣誉。2014年,我获得长春大学“青年团风奖章”,并带领团队在2014年的全国首届青年志愿服务大赛中荣获银奖。我们班的姜蔚同学,在2014全国盲人门球锦标赛中获得第三名;翁志刚同学,是中国残联--中国盲人文学联谊会会员、学院文学社社长、院刊主编。曾获“优秀学生”、“科技创新个人”等荣誉称号,其文学作品获校级以上奖项3次,并发表在《盲人月刊》、《疗疾》等国家级刊物上。
以往的种种经历和成绩值得我们骄傲,但回顾过去,我们感觉到的不是满足和沾沾自喜,而是感觉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因为在每接受一份荣誉的同时,也接过保持这份荣誉的压力,点滴之水汇成海洋,团结就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督促着我们每一个人成长,服务于社会、奉献于社会。我们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黑暗的世界铺满阳光。